巴厘“海”记(一)
三月九日,穿透云雾,在飞机上俯视这一块天神打造的绿宝石,浸在湛蓝的海洋里的时候,我惊觉这一画面已经烙印在我的脑海里,无法抹去。
当伊斯兰的旗帜插遍东南亚的时候,独独这颗被人遗弃的宝石,保存了印度教的脉息。在众神的加持下,深邃唯美的印度教文化把这颗本不起眼的石头打造成了光芒四射,灿烂夺目的绿珠。
令我受到冲击的是,这些说着语调比马来语更为优雅的印尼语的巴厘人,耳际带着一瓣茉莉,手上捧着一盆鲜花,向着印度神祗膜拜。与印尼其他地方和马来西亚大不相同,这些同宗同祖的棕种人,虽然嘴巴说着一样的语言,但是宗教信仰、风俗文化,竟是迴然相异,保留了千年前当伊斯兰教尚未发芽,印度教盛行时的风味。
德士驶入七曲八弯的羊肠小道,方知这条公路即为市区主要公路,路边满是商店、食肆,还有数之不尽的石雕。精细、深邃的石雕突出了巴厘人的艺术修养。一尊尊生动活泼的雕刻,诉说着多少故事,歌颂着多少英雄。典型的东方中国式瓦片屋顶,加上古老印度的雕饰,配上东南亚独有的手工,却能够衬托出温和淳朴,独树一帜的巴厘风光。当发现这许多风味十足的建筑竟有一大部分是平民住宅时,心里不禁升起了一股敬意。这些建筑承载了多么厚重的历史,却又完美的保留至今,庄重至万寺之母,平凡至平民之家,皆千百年颜色不改。
虽经历沧海桑田,那强烈的艺术涵养,除了实体建筑外,还深深的雕刻在巴厘人的心灵层面上。舞蹈,绘画。。。(待续)
Thursday, March 12, 2009
巴厘“海”记(一)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